在台灣,大約20年前開始,就已經有戀愛課程。
以上內容,都是戀愛課程教學項目
為滿足多面向需求,課程需結合各種專業師資,如外型教練、網聊教練等。在團體課程之外,有些講師還提供一對一諮詢,對症下藥。
你覺得這些課程包含哪些內容呢?
如果是你,
願意花多少錢來上一堂課呢?
戀愛課程百家爭鳴,價格區間大,以一堂兩小時的課程計算,開價2000元到5000元不等。課程一般以套裝販售,依照服務項目差異,搭配實戰訓練和私人顧問甚至要價20萬以上。
曾購買無數課程的東區德說明,不只內容,教學者資歷深也能抬升價格。開設課程的戀愛導師那個奧客則説:「這個(價格)高是我自己認為的,他們好像覺得不是很高,覺得很佛心。」並表示,預計明年再提高課程售價。

我看過約會課程的YouTube影片,教你怎麼樣在約會裡面成功、讓那個女生繼續願意跟你出去。過程中,我完全感覺得到被搭訕女生很尷尬,我也覺得很不舒服。
Zoe(24歲,女)
戀愛課程為我解鎖了搭訕這個選項,其實我可以選擇這麼做。我以前從來不會選擇這麼做,是因為我不知道可以這麼做。

李先生(22歲,男)
他們用一種很刻板的方式去理解女生的樣態,但每個人都是很不一樣的存在。約會課程的老師都是男的,但你要去跟女生約會,一定要從一個女生的嘴巴去學這件事情吧?
莊荷研(21歲 ,女)

既然社會上對戀愛課程內容抱持有如此不同的意見,被搭訕的人也不一定大家都買單,為何仍有人前仆後繼地主動去上課、買教材?

我剛上國中情竇初開,想認識女生,學校沒有教兩性相處,只好自己找戀愛教學資源,例如Youtube影片。
曾奕憲(21歲,男)
想要學習如何與異性互動
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,曾研究台灣勾引社群課程的呼延朔璟發現,許多受訪者開始接觸戀愛教學資源,都是因為交不到女朋友,想要改善自己跟異性互動的技巧。
我從小就很害羞,國中念男女分班,五專念男校。小時候很想交女朋友,但是不知道怎麼做,又沒有環境和對象讓我練習。
東區德(42歲,男)

他們又覺得很困惑吧?不懂為什麼沒有女生 喜歡他,為什麼他這樣講很奇怪:「我只是想要,就大家不是都說要這樣嗎?我哪裡做錯了?」
QQ(26歲,男)
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與異性相處的機會,就難以累積經驗。作家朱宥勳說明,自己就讀男校的經歷,讓他一開始只能靠背公式和異性互動,之後才逐步掌握人際互動的原則。
除了性別隔離的教育環境外,以升學為主的氛圍,也讓學習與人建立關係的情感教育,在成長過程中時常被忽略。
瑪那熊心理師分享,他碰到許多課程學員,從小到大都被父母灌輸「好好讀書、好好賺錢,自然自然就會有伴侶」的觀念,然而當他們擁有不錯的學歷和工作後,卻發現並無法因此順利脫單。他解釋道:「傳統教育較忽略幫助學生思考『我想要怎樣的愛情關係』、『我想要找什麼樣子的人』、『怎樣的對象適合我』和『如何吸引到對方』。」黃筱櫺心理師也認為,情感教育除了在家庭之外,也需在正規的教育中落實,包含情感的表達、人際關係的溝通和包容等。

社會塑造成功男性標準,帶來焦慮與不安
「我們常常是用同一套標準去分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,造成很多 人其實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都不太健康。」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教授張盈堃分享,許多男孩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特定價值觀的影響,而沒有受到肯定。例如,因為強調男女的二分對立,讓男性貶低或否認一些自身擁有的特質,像是同情心、敏感、善於照顧等特徵。
男人啊最渴望五子登科啦!講穿就是女人、財產,當然有很多人男人也會很在意權力。如果你搞定女人的話,是不是最在意的三個就已經搞定一個。這絕對會提升很多的自信。
東區德(42歲,男)

在關係中,可以向對方展露脆弱
雖然課程期待男性不展露脆弱,但蕭蘋認為,如果能在關係中安心展露脆弱,那就是一個最好的關係。張盈堃認為每一個人要先接納自己、了解自己,每一個人都不一樣,不要只在關係中尋求支持。「並沒有什麼成不成功的 男性價值觀,而是在於你如何自在的做自己。」他說。
部分戀愛課程中的觀念可能誤導學員,
導致關係失衡
部分男性長期處在性別隔離的教學環境,且缺乏家庭與學校的情感教育
曾在國小擔任輔導主任的陳美玲老師說明,許多父母和孩子面對衝突和情緒時,常缺乏適當的表達和引導。情感教育若能落實在生長環境,能夠幫助孩子認識和學習接納自己。

我第一次失戀的時候,被分手的理由是不成熟。後來我才發現是來自家庭教育,因為爸爸只會用憤怒來表達他的需求,我也只學到這樣的傳達方式。
灰熊(21歲,男)
但這些課程帶來的價值觀和方法,
實際上有解決 問題嗎?
此外,大眾媒體對於男女形象的塑造也容易引發求偶焦慮。國立中山大學行銷傳播所教授蕭蘋分享,媒體容易把「高、富、帥」塑造為成功的男性特質,而這也是許多影劇作品中女主角嚮往的特質,反映出社會期待,也強調男性具有領導與支配的特質。
「當我們的社會把戀愛視為理所當然要達成的成就時,就會有很多的失敗感和不安感出現。」臺灣男性協會社工林聖翔說,社會期望男性在各種領域上都有所成就,感情狀態也會引發與旁人的比較心理、引發焦慮,使單身男性感受到自己「輸」了。
學員說明自己如何受益於戀愛課程
處在想要找尋親密關係,卻又缺乏有效方法的困境下,網路上可以取得的戀愛教材,就成了替補情感教育的存在。
李先生認為自己在接觸紅藥丸理論與搭訕教學後,重新理解了男性應該要有的樣子。對他來說,課程內容有很大的幫助。他也表示,嘗試搭訕之後,就像是解鎖了一個人生的 新選項。
身為暈船仔,我聽完戀愛導師的話後,重新了解男性形象,讓我整個很清醒,充滿希望與鬥志。
李先生(22歲,男)

接觸紅藥丸理論後,Paul認為自己更了解如何與女性相處,也藉此解釋自己過往在戀愛關係中遇到的挫折經驗,例如總是過度配合對方。
如果我可以運用這些方法跟技巧去吸引女生,從而找到我想要認真交往的對象的話, 那對我來講就算是一個知識學問吧,算是一個有幫助的東西啊!
Paul (40歲,男,戀愛課學員)

Paul由於相信女性普遍喜歡強大的男性,因此在關係中總是害怕展露脆弱的一面。戀愛課程的老師也鼓勵武裝自己,認為男性天 生就需要保持堅強。
我是不是一旦表現出脆弱跟最真實的那一面, 對方就會逃跑?這一直困擾著我蠻多段關係的。在慕強心理上面來講,可能女生會認為對方不是一個強大的人,不是一個可以照顧我、引導我的人。
我有跟戀愛課程的老師聊過,他們都說,不要去跟女生講你內心的脆弱,因為這只是扣分的。你也不應該成為一個被同情的人,所以我們男生就必須要武裝自己,把自己變得堅強。
引導學員迎合社會價值
導致隱藏真實自我
呼延碩璟觀察,台灣普遍存在自我提升的焦慮現象,這樣的狀況也同樣應用在親密關係中。戀愛課程如同補習班,強調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價值來迎合婚戀市場,才不會被淘汰成為「魯蛇」。這些焦慮和不安讓許多男性開始追尋成為社會所勾勒出的理想男性,將自己精心設計成有品味、受歡迎的形象。
為了把自己塑造成符合社會價值的形象,有些人選擇隱藏真實自我,但海苔熊心理師質疑「你如果跟對方進入到一段長期關係,那交往後都要拿假的自己與對方日夜相處嗎?」他也指出,隱藏自我可能反倒造成關係間的裂痕。
戀愛課程公式化,缺乏理解與對等協商
「它(戀愛課程)是以非常扁平化的方式,理解人跟人的相處。」長期關注兩性議題,現於性別領域NGO擔任實習生的莊荷妍認為,課程將所有女性看作同一種形象,設計固定的互動流程。呼延朔璟說明,台灣的戀愛課程業者大多關注外表和技巧,將行為公式化,宛如遊戲闖關,卻忽略了建立親密關係需靠雙方對等的溝通協商。
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李佩雯教授認為,建立關係不該有任何固定的模板,而是應該在練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,並在互動過程裡嘗試理解對方。莊荷妍也指出,台灣應該更加重視同理心、身體界線與情感教育,學習理解自身與他人的感受。
建立關係的重點在於溝通與磨合,
不能只靠吸引力
「如果這個課程教你一定要展現你的高價值,那關係一定會失衡。」海苔熊心理師說道。他指出,許多戀愛課程強調的,是增強進入戀愛關係前的吸引力,但這只是親密關係的開端,最終影響彼此關係品質的,是彼此的溝通互動、適應和磨合,而這個過程必然包含彼此的家庭、成長背景等因個體而異的不確定因素。